查看: 155|回复: 0

靠办音乐节“赚快钱”这样的模式行不通了

[复制链接]

10

主题

0

回帖

1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14
发表于 2024-5-1 08:26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作者:付 彪
  近期国内多个音乐节宣布延期,引发热议。其中不少是“一次性”音乐节,但也不乏老牌音乐节,如原定于4月12日在台州飞龙湖举办的迷笛音乐节就宣布延期。对此业内人士认为,除了确实存在“不可抗力”因素,更归因于“一次性”音乐节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过程中,忽视了文化内涵和长期发展,导致整体质量严重下滑。同时,高票价与低体验的矛盾愈发严重,让许多消费者开始质疑音乐节的价值和意义。(4月11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  城市主动举办音乐节,被视为解锁本地文旅的“流量密码”。按照业内估算,音乐节期间,一元钱的门票大约可带动举办城市7到8元的其他消费,如带动餐饮、住宿、交通、文旅等行业消费,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。举个较有说服力的例子,海口市在2023年7月,通过举办某歌星的演唱会,在短短4天就吸引15.46万人次游客入场,实现旅游收入9.76亿元,超过当地端午假期收入的3倍,更是高出当地“五一”小长假的旅游收入。
  放眼全国,2023年音乐节市场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“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”披露,去年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会、音乐节演出场次0.56万场,与2019年同比增长100.36%;票房收入201.71亿元,与2019年同比增长373.60%;观演人数3551.88万人次,与2019年同比增长208.50%。与此同时,去年演唱会、音乐节下沉效应凸显,在三、四线城市举办的比例攀升,成为促进地方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。
  音乐节为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显而易见,但“繁荣”过后,弊病和问题也随之出现。其中,近期多地官宣取消或延期音乐节的理由多为“不可抗力”。业内人士分析,大概率是因为票价贵、阵容同质化拼凑、市场竞争激烈竞品多、主办策划宣发及执行无序等问题。对不少举办城市来说,或许是考虑到音乐节“预售票房不佳”,如果为举办音乐节使出“洪荒之力”,还可能做“赔本买卖”,于是不得不取消或延期。
  特别是在音乐节消费热潮退去后,除了一些有知名度的音乐节品牌有一定票房保障外,大多数音乐节还在遵循“一套演出阵容适用于多个音乐节”的思维定式,再加上“摆烂式”的售后服务,不仅没有让行业往正向方向发展,反而搅浑了市场,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。不少观众对音乐节的体验并不满意,觉得音乐节阵容和音响设备都不是很好,而且票价还“贵得离谱”。
  城市文旅发展绝非“一锤子买卖”。应该看到,音乐节是文化产品,文化品牌的打造并非易事,需要音乐节主办方和当地相关部门的长期“深耕”。如果只看到音乐节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,不计成本跟风举办、片面追求人气盲目举办,只会让满怀期待的观众大失所望。如果依然抱着“赚快钱”的心态,举办成本高而质量不过关的音乐节,可谓是一场对自身品牌和消费者都不负责的豪赌行为,最终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  由此看来,靠办音乐节“赚快钱”的模式,已行不通了。长远来看,城市应重在挖掘区域文化内涵、打造特色产业品牌,从这个角度策划举办音乐节,注重音乐节的品质,迭代升级演出产品,提升音乐节的质量,才能求得余韵悠长的发展后劲。(付彪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     [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 责编:崔益明 ]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掌阅论坛

GMT+8, 2024-10-30 13:26 , Processed in 0.38763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